在阅读中成长,在分享中升华——碧源达读书会第三期精彩回顾
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,总有一群人愿意放慢脚步,在文字中寻找智慧,在分享中碰撞思想。
5 月,碧源达第三期读书会圆满落幕,一场关于阅读、成长与分享的盛宴,为团队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。
打卡回顾:自律成就更好的我们
5 月的读书打卡中,星辰队、领航队、启梦队全员完成挑战,以满分战绩拿到竞技 “优秀团队”资格券!阅读队虽未全员达标,但 接近满分的成绩也展现了持续精进的决心。
打卡不是终点,而是自我挑战的马拉松。当我们在深夜翻开书本,当群里的打卡记录逐渐填满,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,都在悄悄雕刻着更自律的自己。正如肖经理所说:“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,每一次打卡都是一次彼此照亮的过程。”
智慧分享:从书本到生活的奇妙联结
李总:用 “需求层次工具” 解码成长!
李总带来的《理解需求层次》工具,将成长分为环境、行为、能力、信念价值观、身份、系统六大层次。
环境:读书会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场域,让阅读从个人行为升华为集体能量。
行为:台上分享的勇气,背后是 “能力” 的积累,更是 “信念” 的驱动 —— 为什么我们坚持读书?因为相信知识能改变思维,照亮人生。
身份与系统:当我们以 “终身学习者” 的身份要求自己,这份成长不仅影响个人,更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到家庭、团队乃至社会。
教育实践:李总以二女儿为例,用 “需求层次工具” 帮她梳理 “成为校长” 的梦想:先明确 “身份”(未来的教育者),再拆解 “能力”(沟通力、领导力),
最后落实到 “行为”(参与校园活动、积累管理经验)。清晰的路径,让梦想不再遥远。
副总解读《中庸》:平衡的智慧
你以为 “中庸” 是 “折中主义”?副总用经典重新定义:
中庸 = 平衡:企业经营既要坚守使命愿景(信念体系),又要灵活调整策略(系统思维);部门协作既要各司其职(身份定位),又要协同共生(整体意识)。
情绪管理的终极目标:“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”,不是压抑情绪,而是让情绪处于 “刚刚好” 的状态,人际关系自然和谐顺畅。
王云军:沟通的艺术,从 “心” 开始
沟通的核心是 “看见人”。王云军分享的四大心法,堪称职场与生活的 “关系润滑剂”:
倾听为王:用 “提问 + 复述” 代替 “打断 + 评判”,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。
聚焦需求:用 “观察 - 感受 - 需求 - 请求” 四步法,把 “对错之争” 转化为 “共同目标”。
情绪管理:情绪失控时,任何技巧都是空谈 —— 先冷静,再沟通。
镜像法则:模仿对方的语言节奏,悄悄拉近心理距离。
欧阳:打破阅读偏见,看见分享的力量
欧阳的分享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:曾经以为 “读书是私事”,担心读书会流于形式。但当看到刘格的详细笔记、晓玲的思维导图、副总的实用技巧时,才发现分享是思维的碰撞,是视野的延伸。
榜样的力量:向春从紧张到自信的蜕变,源辉条理清晰的复盘,何总 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 的从容,都在告诉我们:成长,看得见!
生活智慧集:肖经理的 “倾听式沟通”、川燕的 “育儿十秒法则”,让书本知识落地为实实在在的生活指南。
黄继华:阅读改变家庭,温暖代代相传
亲子共读的半小时,是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光。黄继华用行动证明:当父母放下手机,捧起书本,孩子就会跟着学会专注与热爱。
教育小妙招:周一到周五 “无电子时光”,周末适度开放娱乐,既培养自律,又不失亲子乐趣。
送礼的智慧:堂哥接受消毒柜的故事提醒我们:真正的关心,是让对方感到被尊重,而非被施舍。
平凡故事里的光:每个分享都是一束微光
飞哥从腼腆到侃侃而谈,思思用 “榜样力量” 培养阳光孩子,小李 “从追光者到发光体” 的蜕变,廖工在亲人离世中领悟的 “感恩三心”……
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:成长从不只发生在书本里,更藏在每一次勇敢的分享、每一次深刻的反思中。
邀你加入: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
每天几页书,一年就是一本厚厚的成长笔记。读书会没有惩罚,只有满满的认可与成就感 —— 完成打卡的伙伴,都将收获团队的掌声与专属勋章!
我们特别呼吁更多的小伙伴们,放下手中的琐事,一起加入这场温暖的成长之旅吧!让我们在文字中相遇,在分享中共鸣,共同打造一个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学习型团队。
读书会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当我们合上书本,那些沉淀下来的思考,终将化作工作中的洞见、生活中的智慧,以及面对世界的底气。
下一期读书会,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你,共赴阅读的星辰大海。